党群园地Party

纤维与科技发出新锐混响:对话中美纤维展策展人岳嵩

来源:小九足球直播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03 09:48:21

  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纤维艺术热潮在全球产生了推动式的影响,此后中美两国纤维艺术都取得了全方位的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创新对以材料为基础、工艺为手段的纤维艺术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与工艺,展现出综合性、多元性与交叉性的艺术面貌。

  11月23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共同策划、主办的“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学技术创新交流展线上展”正式上线。本次展览推出中美两国各20位艺术家、40件具有学科交叉性、材料及技术创新性的作品。在新的科技时代,纤维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并理解自己所采用媒介所含有的各种可能性,注重艺术与生活的广阔关联,探讨其与人类境遇对话的巨大潜能。这场展览,也是一场纤维艺术开启新历史、新叙事、新时代的新起点。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介绍一下“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学技术创新交流展 ”的基本情况。

  岳嵩:这个展览始于2018年,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跟美国费城艺术大学联合策划的。美方策展人是美国费城艺术大学的李美京教授。她是一个韩籍的美国教授,研究领域也是纤维艺术,我们共同认为如今的纤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包括新技术和新材料,也有一些跨学科和领域的合作。所以展览的初衷就希望有一个展览去呈现纤维艺术当下的面貌,同时反应中国和美国两个在全球纤维艺术领域非常有代表性国家的作品。

  岳嵩,《生态·信息·生长》,2017,750cm *450cm,光导纤维、不锈钢,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岳嵩:美国的纤维艺术发展比较早,从上世纪60年代便有纤维艺术热潮,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对纤维艺术的后来者,比如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纤维艺术从70年代开始萌芽,线年以后,经历了数十年的铺垫、推广和发展,开始有一些品牌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现在已经是全球纤维艺术发展很重要的交流平台。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都认为中美之间做一个这样的小型的,但是有代表性的展览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我们将展览主题定为纤维艺术与科学技术创新,期待古代的手工艺和现代科技能碰撞出火花。

  “光之亭”长 12 米,宽 6 米、高 6 米,由 660 根不一样的尺寸的竹子,6 米长 35 根镀锌管,LED全彩灯、数条光带组成。其造型具象与写意相结合,结构巧妙融合点线面,色光流动由编程设计,色彩渐变,冷暖交织。整件作品展现出老林和他的朋友们对艺术手段融合、驾驭的能力,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提炼与精准表达,并与听涧水面的自然倒影相映生辉,引发无限艺术遐想。

  此件大型竹装置艺术品仅有 5 个地支点,却可抗 10 级大风,日常随微风舞动摇曳别具韵味,充分体现了竹材飘逸、劲节的风姿、风骨。

  雅昌艺术网:纤维是一种强调近距离观看和感受的材料,此次为何会将展览移至线上?

  岳嵩:的却如此,纤维艺术是个材料的艺术语言,需要近距离观看触摸,但是疫情原因,线下展没办法实现。本来转线上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在实际操作的流程中我们得知线上虚拟展厅另有其优势。传统纤维艺术展示虽然也讲究与环境的融合与互动,但受制于实体空间结构,还是带着枷锁跳舞。但在虚拟展厅中,能够最终靠将环境重新设计、打造,反复试验寻找最适合作品的呈现环境,并且有着非常强的拓展性和想象力,比如可以将一件作品放在太空环境中展出等等,对观众而言也将是一种新的体验。

  雅昌艺术网:这次的主题是“纤维艺术与科学技术创新”,请具体讲一下科学技术创新对现在当代的纤维艺术它产生了哪些影响?

  岳嵩:科学技术创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其实对艺术是相同。纤维材料从最初的编渔网、编壁毯,再到有电脑提花技术、电脑刺绣技术、电脑纺织技术;直到今天有更多信息化技术植入纤维艺术中,纤维从没回避过技术的介入甚至是挑衅。但融合带来新面貌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传统纤维艺术的审美价值观是否会因为新技术而发生改变,这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需要艺术家在实践中把控。与新科技的具体结合方面,比如展示方面有更多突破空间,同时有更多新材料可选择,比如说现在应用比较多的光导纤维、具有传感技术的编织线、还有温感技术的毛线、羊毛,这些材料和这种技术它会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审美性的体验。

  但是纤维艺术审美性的体验最终能给大家传达的是啥东西,我认为这个是一个更重要的、更深层次的需要去把控的,他一定不是一种纯技术层面的这种炫技。其根本还是为越来越好的把艺术本身的核心理念价值更直接地传达出去,技术始终是服务于艺术的。

  岳嵩:从这次展出作品的面貌上,差异还是挺明显的。中国艺术家更关注材料语言本身的探索。而美国艺术家更在意纤维艺术与空间的关系,在他们眼里,纤维艺术是跟环境,跟建筑,跟人紧密关联的一部分。

  其次是对科学技术创新的理解,双方也有区别。美国艺术家认为科技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中方的理解更加宽泛,除了是技术,科技还是提升作品价值性,赋予新含义的一种手段。

  洪兴宇、栾新玉《印象》2018,90cm*90cmx3,天然色、棉纤维、木框,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岳嵩:这次我们很荣幸请到了美国的利亚·库克女士担任美方展览的学术主持,她在全球纤维艺术的发展上曾做出很重要的贡献,也是当代纤维艺术领域非常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艺术家。她的作品非常传统,都是编织壁毯。但她又具备与当代的交叉性,通过和科学家的合作,她能运用仪器检测了解到观众触摸她作品时的神经变化,并将之图像化,然后再将这种图像植入她的作品中。这是将新技术与传统手工艺非常好的探讨与结合,很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方面,这次我们邀请到了四川美院的师进滇教授。这次展出了他的三件软雕塑作品,两件摩托车,一件四轮汽车,全部是用金属丝和纤维线编制而成,整体面貌非常通透。特别是将作品放在一个纯白的虚拟展厅中时,空间营造了一种很特殊的光纤和氛围,进而令作品也散发出一种纯净无暇的空灵感。

  李慧、杨懿童、庄夏芬,共存,2020,155 x95 x65cm x2,3D打印、PLA,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岳嵩:虚拟展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比如让作品在宇宙空间,在森林,或是在天空中,非常灵活多变。我觉得线上展览今后可能会慢慢的变多,或者是甚至变成了一个跟实体展同步的常态化形式,因为它确实是有一些实体展不具有的功能。比如说它能带来大流量,它能带来更广泛的推广,它能够打破距离,打破时间的这种对于大众的限制,在手机上就可以每时每刻观看,并能留存很久,这对于纤维艺术非常有意义。同时它还会带来对作品本身制作和展示的更多思考。

  李薇,风声,2015,210cm*360cm*10cm,真丝绡、水纱、光导纤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雅昌艺术网:传统展厅像舞台剧,而虚拟展厅像电影,能撬动更多的人群,同时塑造更虚拟的空间。

  岳嵩:对,但我特别坚信线上永远展不会代替实体展,特别是纤维这门艺术。因为纤维艺术说到底还是材料,它是温暖的,我们喜欢温暖,我们喜欢火,我们喜欢棉质物品,我们喜欢羊毛,因为它给我们大家带来温暖。我们触摸到它的时候特别感动,好多观众看见纤维作品他情不自禁他就要去摸去,我认为这个情不自禁是纤维艺术最有魅力的地方。线上展没这个,至少我们当下的技术方法还实现不了,只能解决一个视觉化的推广。但我觉得将来可能是实体展和线上展这种同步的配合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式。

  由于 2020 新冠疫情的影响,本次展览在清华大 学美术学院自主研发的云端展厅举行,这也成为中美两国文 化交流的一个新尝试:我们突破传统的时空壁垒,与两国艺 术家一同探讨传统与当代、虚拟与现实、纤维与科技的关系, 领略艺术与科技共生交融的美好。

  源承远古结绳记事,并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延续旺盛生命力的纺织技艺,始终未曾离开过人类生产、生存、生活的主流领域,既使是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亦是如此。纵观从纺织产业到纤维艺术的发展演绎过程,交织的视野,漫漫的途中,本身就存在着由技术革命衍生文化创新的种种机遇和必然。

  尽管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但我们都在同样面对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日新月异,都在同样选择与时俱进的形式创作语言,并且,还能一同分享传播交流的学术成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